双一流:在追求卓越中行稳致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推进“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的根本要求是追求卓越。只有追求卓越,才能推进相对较弱的学科快速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提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目标。争创一流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必须面临的任务。要形成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术,只有教师显然是不够的,要以卓越的服务、卓越的管理促卓越的学术。

    确立百年目标

    争创世界一流

    石大为新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做出了重大贡献。石大人参加了新中国几乎所有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以及大型石油化工厂的建设和运行,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石油领域的黄埔军校”。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事业发展迅速,捷报频传,夯实了创建一流的坚实基础。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CEO母校排名,学校名列全球高校第35位、中国高校第6位。恢复高考40年来,学校当选“两院”院士的本科毕业生人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3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石大确立了自己的百年目标:到建校100周年时,全面建成石油学科领域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青年学子是实现这一伟大办学目标的全程参与者,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是追求卓越要善育士子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来勉励青年学子,要肩负远大理想,培养坚毅品格。作为石大人,要孕育家国为先、昂扬自信、坚韧刚毅的士子情怀。二是追求卓越要善求一流学识。追求一流学识要学会从缤纷的世界中发现问题,从海量的知识中总结规律,用批判的精神检验知识。追求一流学识更要勤于实践、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为学生搭建舞台,积极走出第一课堂,多动手、多体验、多思考、多分享,尽早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就卓越人生。三是追求卓越要善养浩然之气。山东是孔孟之乡、齐鲁文化圣地。孟子善养浩然之气而达“至大至刚”的精神境界。正气是做人的底气,要做正义和真理的使者。行事秉持正义,交友周而不比,求知真理至上,则正气自然而生。静气是处事的根本,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多经历、多磨炼,内心才能拥有强大的定力,方能养成静气。雅气是知识分子的气质底蕴。

    发挥自身优势

    推进卓越人才培养

    在追求卓越中,学校内部发展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优势学科优势不够明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严重不足;二是通用基础学科基础相对薄弱,水平还不够高,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目前的学科布局不能完全满足能源转型的需要。学校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危机,要求我们必须追求卓越。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若要追求卓越,就必须要有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和建好一流大学的坚定信念。既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学校在追求卓越中虽然有危机、有压力,但也有优势。

    一是人才培养的优势。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一直是一流的,而且在国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们追求卓越的信心来源。

    二是形成了以石油学科为特色、适度综合的学科体系。经过多年的艰苦发展,学校形成了以石油学科为特色,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门类学科的学科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学科调整、适应能源转型和学校长远发展,建立了非常雄厚的基础。

    三是具有高素质的干部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这是立校之本,也是学校建设“双一流”的重要条件。

    四是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今后学校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工作条件为稳定队伍、吸引人才,为广大教职工安心工作、专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十三五”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十三五”以来,学校发展取得了实质性和关键性突破,特别是人才队伍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发展势头令人振奋。人才队伍方面:新增国家“千人计划”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另有1人进入公示名单,国家杰青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四青”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已达4人次,新增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杰青1人。科学研究方面:2016年作为牵头单位获批“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2017年首次承担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任务4项,首次获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3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比去年增加33%,2项成果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获得石油石化协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项成果分别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发挥典型作用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学校培养了一批先进典型的教职工,既有来自校外的特聘教授,又有本校的专任教师,既有教学科研岗位的优秀人才,又有从事后勤服务、企业生产的职工,既有中层管理干部,又有基层教职员工,不论处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们都在不断追求卓越,以兢兢业业的实际工作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校教职工树立了榜样。

    要向这些先进典型学习,立足本职工作,以不懈的努力成就卓越的成绩。一要学习他们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他们在日常生活和科研中勇于克服困难和挑战,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战胜困难,取得成绩。二要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风范。他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组织工作,关爱学生、以德立身师德风范。三要学习他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正是他们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取得巨大的成绩。四要学习他们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寻求新突破,为国家需求、社会发展、学科建设贡献一流的创新成果的创新精神。

    学校人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广大教职工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无科研项目、无论文发表,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35~50岁年富力强的教师,说明广大教师还有更大的潜力有待发掘。第二个方面,统计资料显示,石油大学(华东)在所有地矿油高校中,人均科研贡献率是最低的。

    因此,学校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校教师以追求卓越的干劲共谋学校发展。针对目前学校人才队伍面临的形势和突出问题,学校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双一流”建设压力巨大的形势下,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尽可能提高现有职工的创造性;第二是加快引进高端人才。要发挥现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改革第一个目的是人尽其才,实行分类管聘,使每一个热爱劳动职工实现其价值。美国一位著名管理学家说过:“一个单位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让不求上进的不舒服,让追求上进的人心情愉快。”改革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惩戒不求上进的人,保护默默奉献的人,奖励突出贡献的人。

    资源的分配将是学校长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分配原则是以贡献为导向,目的是物尽其用。激发每一位教师追求上进、追求卓越的杠杆,也希望通过这种杠杆的调节,使学校现有的资源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当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学校发展已经落后的背景下,不改革就无法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与兄弟高校的差距将进一步增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